加载中 ...
首页 > 财经 > 财经理财 > 正文

复盘金银近40年走势后 身经百战的他有了惊人发现

2018-09-07 16:08:08 来源:金十数据

贵金属投资老兵在一次血的教训之后,花了几十年研究金银的价格周期,他发现其中一项规律能令短期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,而长期投资者可能望穿秋水也等不到这样的机会!(金十数据)

经济与金融问题研究网站Wolf Street Corp。的创始人沃尔夫·里克特(Wolf Richter) 表示,由于他早期在白银投资上经历过失败,此后他花了几十年研究黄金和白银对美元的价格周期,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。

里克特的第一次大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白银投资上,当时他才刚开始进行投资。据里克特回忆,他当时做了很多“正确的事情”:对市场进行研究,并在白银从峰值下跌70%时买入实物白银。跟所有投资小白一样,他不知道银价在1980年左右,已经遭到亨特兄弟逼空,当时最高超过45美元/盎司。

因此,1981年银价跌至14美元时他就出手了,然后他就尝到失败的味道,因为很快白银暴跌至5美元/盎司左右,他的账面也损失了65%。不久之后,白银又飙升近200%,而他却没有及时卖出,最终他只能在1984年以7美元/盎司的价格卖出,损失接近50%。这次经历之后,他终于明白了“死猫反弹”的原理。

因此,1981年银价跌至14美元时他就出手了,然后他就尝到失败的味道,因为很快白银暴跌至5美元/盎司左右,他的账面也损失了65%。不久之后,白银又飙升近200%,而他却没有及时卖出,最终他只能在1984年以7美元/盎司的价格卖出,损失接近50%。这次经历之后,他终于明白了“死猫反弹”的原理。

目前白银的价格为14.15美元/盎司左右,与1981年的14美元/盎司接近。1984年里克特以7美元/盎司的价格抛售白银之后,白银仍在下跌,1986年跌到5美元/盎司,而1987年又经历了一次“死猫反弹”,随后白银跌破4美元/盎司,直到2005年,银价才终于又回到7美元上方。而据里克特的计算,自1981年以来美元的购买力已经下降了65%,如果他1984年没有抛售白银,而是等到现在才抛售,那么他的损失其实将更大。

黄金其实也经历了相似的走势。1976年到1980年黄金猛涨650%,随后暴跌,1980年10月经历了一次“死猫反弹”之后,就像跌入无底洞一样,狂泻不止,到2001年跌破300美元/盎司。此后开启新一轮的反弹,到2011年飙升600%至1900美元,不久金价又崩溃了,目前金价大约从2011年的峰值下跌约38%至1200美元/盎司附近。

长期以来的数据表明,由于金银的周期非常长,因此要经历很多年才会看到其价格的大起大落。而在其下跌的过程中,总会出现一次短暂而巨大的反弹(死猫反弹)。相反,在其上涨的道路上,又会出现短暂而巨大的下跌。正因为贵金属的波动性非常大,因此短期对其进行押注,不管是看涨还是看跌,都有机会赚到很多钱,但是这也是非常冒险的游戏。

长期以来的数据表明,由于金银的周期非常长,因此要经历很多年才会看到其价格的大起大落。而在其下跌的过程中,总会出现一次短暂而巨大的反弹(死猫反弹)。相反,在其上涨的道路上,又会出现短暂而巨大的下跌。正因为贵金属的波动性非常大,因此短期对其进行押注,不管是看涨还是看跌,都有机会赚到很多钱,但是这也是非常冒险的游戏。

但是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贵金属的上涨趋势可能维持10年,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,但是一旦下跌趋势主导行情,这种下跌周期可能比普通投资者想象中要长得多。数据显示,1980年以后金价从峰值暴跌,此后20年都难以翻身,直到2001年才迎来上涨周期。随后又经历了10年的上涨,令人兴奋。然后金价再一次崩盘,而如今我们只经历了7年的下跌,天知道这次下跌周期会持续多久?

那么面对周期如此持久的金银,投资者要怎么操作才能获利呢?里克特认为法则很简单,那就是坚持低吸高抛。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里克特第一次这么做就因错过了高价而失败。而如果他坚持持有白银,那么他可能要等10年或20年才能等到白银涨回14美元,但是这个过程中他经历的美元贬值却是无法弥补的。

短期投资者可以从贵金属的波动性中收益,但是长期投资者却必须等上几年甚至几十年,他们必须等到下跌周期结束,而目前市场只是经历了7年的下行,要知道,上一次下行周期可是经历了整整20年。

总而言之,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,投资贵金属可能真的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不只是要等待很久才可能迎来大涨,而且,如果不慎在下跌周期中购买了金银,将会遇到长期熊市,有时候甚至需要等上20年才能“解套”突围。因此,单纯的运用“长期投资”的时间策略在金银市场行不通。

“国际财经导报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

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

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